新闻中心

【医技精湛 值得信赖】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镜中心完成云南省首例胃肠改道术B-II术后—奥林巴斯短款单气囊小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发布日期:2023-07-21    浏览量:2469

7月18日,galaxy银河集团消化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傅燕带领李新华、张宇雁等团队成员开展了云南省内首例胃肠改道术B-II术后—奥林巴斯短款单气囊小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成功为患者完成胆总管大结石碎石取石术。该技术的开展,填补了云南省内此项技术的空白,标志着云南省内镜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进一步完善。 

16899305378131.png

 傅燕团队基于对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患者身体状况及目前医院技术力量的综合评估,了解到该患者因三十年前肝内肝管结石、十二指肠改道术后胆总管大结石,肝内胆管留存部分且不扩张,选择不了超声内镜下辅助治疗,再次外科手术也不可能,作为胃肠重建术后ERCP的新选择,团队作出了行奥林巴斯短款单气囊小肠镜辅助ERCP治疗胆系疾病手术的决定。当日在医院麻醉手术科等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傅燕团队成功实施了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的复杂ERCP。 

16899305588718.jpg

据傅燕副主任介绍,对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罹患胆系疾病的患者来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开腹或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再次行胆肠吻合口再造或翻修等治疗;经皮经肝胆道穿刺逐级扩张后联合胆道镜治疗(PTCS);消化道软镜(如:加长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等)辅助下的ERCP取出结石、扩张狭窄、放置支架等。相比之下,创伤最小、可多次重复施术、患者依从度最高的当属消化道软镜辅助下的ERCP术。

16899306104671.jpg

由于消化道重建胆肠吻合术后罹患胆系疾病的患者消化道长度改变、吻合角度以及多次手术后肠粘连等因素,导致该类患者内镜下ERCP操作十分复杂,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科室团队认真准备术前工作,参考患者外科手术记录,明确外科术式吻合类型,认真分析进镜路径及十二指肠乳头位置,顺利插管后成功碎石取石,在带有先端短弯曲、强力传导、智能弯曲的奥林巴斯短款单气囊小肠镜(SIF- H290S)辅助下顺利完成,成功为患者完成胆总管大结石碎石取石术。

术后患者及家属感激不尽,家属表示,“求医这么多年,本已无望,没想到居然没开刀就取出了石头,太感谢傅医生了!”

此次消化内科一病区内镜中心成功完成了该例短款小肠镜辅助ERCP术,标志着医院内镜诊疗手段又迈上一个新的高度,极大提高了消化内科对于各种胆胰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水平。今后科室团队将继续尽职尽责救治患者,一切为病人着想,不断开拓创新,也希望“单气囊短款小肠镜”这项新技术能造福更多胃肠重建术后胆胰疾患患者。


文图:消化内镜室 傅燕 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