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老一小”志愿活动的两日里,作为一名医学生,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沟通,对于弱势、重点人群的就诊辛苦的理解越发深刻,内心与患者的共情也日益强烈。
“一老”之护
不识字、听不清、不会智能就诊、基础疾病多、语言沟通障碍、行动不便.......是这两天陪诊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不识字,听不清
面对预约单、化验单、检查单时,白内障、老视这些眼科的基础疾病以及不识字这些小问题,都会给老年患者的就诊过程带来很多不便。这两天,门诊大厅内随处可见的小黄帽陪诊志愿者们在各个高峰期时段,都被爷爷奶奶及其家属们围得水泄不通,有时甚至同时处理3个病人导诊,但这十来秒的工夫对于患者来说,节省的是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的就诊时间。
有的老人听不太清楚,需要反复在耳边重复老人才能听明白。这两天导诊过程中,遇到了一位老人,他收到地州医院转给上级医院(其他三甲医院)的转诊单,急急忙忙慕名跑到昆医大附二院,看到志愿者便进行询问怎么办理后续手续,结果志愿者才发现跑错了医院,听到志愿者的耐心解答后只能无奈离开赶往对应医院。
不会智能就诊
医院智能化挂号、预约、缴费,自主打印取阅报告等智能化就医流程为患者就医提供了很大方便,但对于老人们来说,简单排队取号的人工窗口是胜过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才会使用的网上窗口的。这两天每每遇到站在自助机旁一脸无措的老年患者,我们的志愿者导诊员和陪诊员都会第一时间走上前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基础疾病多
“小弟弟,做这个B超还有这些检查,除了不吃早饭,我这些药要不要停?”降压药,胰岛素针,溶栓药.......“婆婆,您一个人?咋没亲人陪护就来医院了?您这高血压,糖尿病,脑梗,万一病情失控了多危险啊”。有很多这样的老人,没有年轻人陪护,甚至还要带着孙子孙女前来就诊。他们怕给家里人添麻烦,怕多花钱,症状稍缓就急着停药停诊,家里人劝不了。这两天的感受是,这类老人家对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小辈们的话倒还听得进去。
语言沟通障碍
“会方言的友友们应急调一下!”在志愿群里面,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地道而亲切的方言是我们“一老一小”陪诊活动的杀手锏。有些患者听不懂本地的云南话,遇到因语言不通存在交流障碍的,我们就会在志愿者群里发布求助信息,群里的其他志愿者就会立即响应,及时提供支援。我们虽然刚刚组建,但是志愿者精神和为患者服务的初心把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们现在是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这两天来自云、贵、川的诸多老年患者都能在我们的个性化调配下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陪诊服务,为这些沟通遇到困难的老人及时提供帮助。
行动不便
昆医大附二院科室多,面积大。靠近正面综合楼的挂号,缴费,拍片的科室往往能被很快发现,但想要患者们便捷找到每个科室的门诊位置,无疑是一项较为费时的事情。对于体力有限、容易迷路且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陪诊志愿者和导医的引导能使患者找到最短的路径到达自己想去的就诊地,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一小”之呵
小患者因不会描述自己的病情,又被称为“哑巴”病人,儿科也被医生们戏称为“哑巴”科室。小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往往存在忽略情感的过度关注,害怕陌生环境,病情急重等情况,这也是儿科老师在培训时经常提到的小患者们的真实写照。
“哑巴”病人
这两天陪诊期间,我遇到了一个西藏孩子,母亲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就医过程很是艰辛。在我陪诊的过程中,孩子不舒服了就会哭会闹,但母亲一边要办理住院等手续,一边还要忙着带孩子做相应检查,无法时刻观测孩子的病情变化。因孩子哭闹无法描述自己的情况,我只好调用我所学的医学知识,时刻关注孩子情况,担心孩子的感染是否加重,便时不时去感受孩子的额温;计算着孩子没吃饭但等着做检查的时间,避免孩子因低血糖晕厥……所幸一切无恙。这种面对无法沟通的幼儿,无法了解情况的无力,让我自惭,也激励着我去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去帮助患者处理纷繁复杂的病情。
陪诊和看护员双重身份
培训时老师们的“孩子病情无小事”我们时刻谨记。陪诊过程中,遇到烧伤、外伤、感染的孩子,他们的情况都会揪着我们志愿者的心。我们都会不自觉加快脚步,以便能够早一点到达相应诊室,好让孩子们尽快看诊。而在看到孩子们满不在乎的笑和家长的感激时,我们为孩子们病情担忧的心情也会随之放松下来。
这两天的陪诊中,我们会在孩子对医院和医生这种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害怕时,与孩子亲切交流,缓解他们的恐惧;也会在孩子因为采血时没有心理准备而嗷嗷大哭时,用游戏的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还会在家长排队排号时,想办法把好动乱跑的“神兽”们看管好,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其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一名医学生,今后我会尽可能多地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多角度地接近与发现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不易,扎实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精进医学技术水平,以同理之心,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力量。
温暖瞬间集锦(第二天)
文:志愿者 曹翔
图:志愿者 周健波 官瑶 左安春 昆明日报社 宣传管理办公室